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古文明对话促进全球进步”圆桌会在希腊举行,中希文明互鉴启迪未来

体育正文 180 0

“古文明对话促进全球进步”圆桌会在希腊举行,中希文明互鉴启迪未来

“古文明对话促进全球进步”圆桌会在希腊举行,中希文明互鉴启迪未来

当地时间5月27日,“古文明(wénmíng)对话促进全球进步”圆桌会在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举办。来自中希政界、文化界、智库代表共80余人出席活动,围绕“文化遗产保护与(yǔ)可持续发展”“古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(hùjiàn)”“古文明之光:北京(běijīng)与雅典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”等(děng)议题展开深入探讨。

中国外文(wàiwén)局副局长于运全、中国驻希腊(xīlà)使馆(shǐguǎn)公参赖波、希腊文化部长莉娜·门佐尼、雅典卫城博物馆馆长尼古(nígǔ)劳斯·斯坦(sītǎn)波利迪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余俊生为开幕式作视频致辞。北京文化论坛主办方代表(dàibiǎo)陈伟做北京文化论坛推介。意大利总统前文化顾问、爱琴文明专家路易·高塔尔作闭幕致辞。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主持对话会。

于(yú)运全在致辞中表示,中国与希腊虽山海远隔,但文明的力量让两国心心相印。中希两大文明的共通性积淀和凝结着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,从中(cóngzhōng)我们能够凝聚共识、汲取智慧。建议中希、中欧(zhōngōu)依托传统智慧弘扬和平精神,充分阐释各国文化遗产所体现(tǐxiàn)的和平追求,为消除战争提供宝贵思想资源;通过交流互鉴(hùjiàn)应对共同挑战(tiǎozhàn),使不同文明在超越意识形态差别的基础上兼收并蓄,为人类进步提供长久保障;借助(jièzhù)创新(xīn)手段焕发文明活力,共同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,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。中国外文局(jú)将用好中欧美智库对话和博物馆对话平台,持续为中欧文化交流、文明互鉴贡献力量。

赖波在(zài)致辞中表示,中希两国作为东西方文明的摇篮,虽形式各异但内核共鸣,为双边关系奠定(diàndìng)了坚实精神基础(jīchǔ)。在两国领导人推动下,中希文明交流成果丰硕,包括设立孔子学院(xuéyuàn)、开展文旅(wénlǚ)活动、深化(shēnhuà)文物合作等(děng)。他强调,文化是民心相通的桥梁,中希有责任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和平贡献力量。未来,中方愿与希方深化语言教育合作,扩大文化艺术交流(yìshùjiāoliú),促进地方民间互动,推动更多城市结好和人员往来。希望双方共同努力,不断拓宽中希文化交流之路,持续深化中希友谊根基。

余俊生在视频演讲(yǎnjiǎng)中表示,北京与(yǔ)雅典作为世界文明古都,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相互辉映(xiānghùhuīyìng)、彼此借鉴。从古希腊雕塑与犍陀罗艺术的(de)(de)交融,到马可·波罗笔下的元大都,再到今天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的故宫与卫城博物馆合作,两大文明互学互鉴的历程从未中断。当前,中欧班列(bānliè)不仅促进(cùjìn)经贸往来,更(gèng)推动人文交流,使文明对话从物质层面(céngmiàn)升华为精神共鸣。北京愿与雅典携手,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,深化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融合,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合作,共同绘就“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”的文明新图景,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
莉娜(lìnà)·门佐尼作开幕致辞

莉娜·门佐尼表示,希腊和(hé)(hé)中国作为两大古老文明的继承者(jìchéngzhě),应携手应对全球挑战。柏拉图(bólātú)、亚里士多德、苏格拉底和孔子、老子等中希思想家的古代智慧为各国(gèguó)政治制度、社会制度和教育框架(kuāngjià)奠定基础,继续影响着当前人们的世界观并激发创造力。古典智慧中的中庸、道德责任等理念对现代治理、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。跨文化对话是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关键,她呼吁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,构建互惠互利的全球文化倡议,希望此次会议(huìyì)能(néng)深化双边关系,推动和平与繁荣的未来。

尼古劳斯·斯坦波利迪斯作开幕致辞(zhìcí)

尼古劳斯·斯坦波利迪斯强调文明互鉴与文物保护的重要性。他表示,卫城博物馆自2009年(nián)开放以来,以现代建筑(jiànzhù)融合古典精神,展出跨越2500年的珍贵文物,包括帕特农神庙浮雕等(děng),展现古希腊民主(mínzhǔ)与艺术成就。然而,19世纪流失海外的文物仍是未愈(wèiyù)的伤痕,馆长呼吁(hūyù)国际社会支持文物回归,维护文化遗产(wénhuàyíchǎn)(wénhuàyíchǎn)完整性。中希作为文明古国,近年已在文物保护、数字化复原等领域展开合作。未来,双方将深化技术共享、学术交流及公众教育,推动文化遗产的修复与传播。唯有跨国合作与文明对话,才能守护人类(rénlèi)共同的历史,启迪未来。

中欧专家探讨“文化遗产保护(bǎohù)与可持续发展”

中欧专家探讨“古文明交流与文明互鉴(hùjiàn)”

在主题讨论中(zhōng)与(yǔ)会嘉宾一致表示,中希两国的(de)文明是相向而行的,中国与希腊的文化史中都蕴藏着对于和平、仁爱、互鉴等价值的共同追求。各国文化机构既要顺应数字化潮流(cháoliú)改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手段,也要深入挖掘阐发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,为全球(quánqiú)进步提供精神指引。北京、雅典等世界知名古都可以依托丰富的文化禀赋积极开展文明对话,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治理、青年人文交流等领域加强经验交流(jīngyànjiāoliú),更好焕发古文明(gǔwénmíng)之光。

陈伟推介(tuījiè)北京文化论坛

陈伟在圆桌会上推介北京文化论坛,他指出,北京文化论坛自2022年创办(chuàngbàn)以来,以“传承·创新·互鉴”为永久主题,汇聚了70余国2000余名嘉宾,包括多国政要、国际组织负责人及文化领域领军人物(lǐngjūnrénwù)。论坛通过发布行业报告、促成产业合作、展示文化遗产等(děng)务实举措,推动中外文化交流,三年(sānnián)来签约项目总金额超150亿元。论坛形成《中外文化交流报告》、“新时代·新影像”创作(chuàngzuò)计划等成果,并常态化开展“会客厅”活动(huódòng),促进对话持续深化。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举办(jǔbàn),诚邀国际友人共赴“金秋之约”,携手拓展(tuòzhǎn)文明对话新篇章(xīnpiānzhāng)。

作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(de)参与者之一,首都博物馆副馆长谭晓玲参加了此次圆桌会。近年来,首都博物馆已经与20余家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签订了战略合作(hézuò)意向书,结成友好馆;“世界文明交流互鉴”系列是首都博物馆临时(línshí)展览体系(tǐxì)的重要一环。谭晓玲说,非常期待能够与以卫城博物馆、希腊(xīlà)国家考古(kǎogǔ)博物馆为代表的希腊博物馆开展进一步的合作。

闭幕式上,意大利总统前文化顾问路易·高塔尔,清华大学国家(guójiā)遗产中心(zhōngxīn)主任、建筑学院教授吕舟表示,延续性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特征,各国不断从历史中汲取经验(jīngyàn)和教训,以促进今天的发展。很(hěn)高兴(gāoxìng)看到中欧机构共同致力于(zhìlìyú)推动文化交流,这不仅有利于中欧加强文化领域合作,也有助于通过建立文化联结、汲取历史启发,更好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。

中轴线主题图片展在雅典开幕(kāimù)

作为本次论坛的(de)配套活动,“北京(běijīng)中轴线(zhōngzhóuxiàn)——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主题图片展同日在(zài)位于雅典的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开幕,展期一个月,主要受众(shòuzhòng)为致力于中希友好(yǒuhǎo)的政要、学者、专家等主流高端人士。该展精选约100幅优秀摄影作品,通过镜头下的光影叙事(xùshì),从多个角度、不同维度展现北京中轴线的建筑之美、历史之美、文化之美、人文之美,以及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,阐释了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。

本次活动(huódòng)由中(zhōng)国驻希腊大使馆指导,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、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、中欧美(ōuměi)全球倡议联合主办,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、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支持。

中国和(hé)希腊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(wénhuà),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、历久弥新,是相知相亲、互利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。近年来,双方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高质量发展(fāzhǎn),合作建设中希文明(wénmíng)互鉴中心、雅典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(yánjiūyuàn),展现了两个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和时代担当。北京(běijīng)和希腊近年在(zài)文化交流和博物馆合作上也有很多的积累和发展空间。例如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“希腊人——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”展览,以及在希腊雅典市政府新文体中心举办的“北京‘双奥’与中华文化”主题展览。此次活动借中国与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(wàijiāoguānxì)五十周年契机,通过(tōngguò)北京与希腊文化交流,拉紧文明交流纽带(niǔdài),为全球超大城市文化传承提供了“北京经验”,为促进中欧关系持续健康(jiànkāng)发展贡献首都智慧,增进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。

“古文明对话促进全球进步”圆桌会在希腊举行,中希文明互鉴启迪未来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